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把科技变为现实生产力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,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内容。国家高度重视创新,尤其是科技创新。我国的科技成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每年专利取得数在全球都名列前茅。但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。
科技不能和经济紧密结合,科技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。
一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,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
科技成果转化包括成果研发成功后的对成果进行后续试验、开发、应用、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产业等一系列活动,转化流程长涉及主体复杂、风险高。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,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用技术,技术被应用于产品生产,应用了新技术的产品进入市场、占有一定市场获得一定利润的时候产品具备产业化条件,产品实现产业化后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,科技的价值得以实现,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,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,高质量发展有了科技支撑。从这个链条中可以看出,科学技术只有被开发应用生产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,进入市场并产业化,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,从而科学技术的价值才得以实现。这个过程就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。所以,科技成果转化使得科学技术能够走出实验室,转变为现实生产力。或者,科技成果转化成功,那么科技的价值得以实现。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,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。但是,从科学转化为技术再应用到产品生产,走向市场最终产业化,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转化人员要了解科学技术,要懂得市场需求,要进行产品研发,中试熟化、检验检测、小批量试制等等,这需要专门化的场地、人员,需要资金支持。现实情况是,科学家了解科学,不了解市场,因此不愿也没能力做成果转化,科技成果不能推向市场。再者,科技成果属于科学家,还是国家?成果能不能转化?转化后收益归谁,风险谁承担?这些问题界定不清,就要出大问题。
这样,一方面,大量的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里,可能仅仅是用于评职称,搞展览,参加比赛,创新资源难以释放。另一方面,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缺乏,人民的高层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。科技成果不能走向市场,不能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,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,这是我国各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,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二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,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
我国已经是世界专利大国,但转化率极低,没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%左右,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是40%左右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,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,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。为此,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:
(一)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源头
高校院所在科学研究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。实践中,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来源。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,大部分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如,教授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,不了解市场,没有能力从事成果转化。很多高校设置了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,但是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,如转化登记、申报等。而对于转化的关键环节,如和市场对接方面,也和科学家一样能力不足。为此,针对科学家只懂技术不懂市场,应该成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与团队,从市场选择专业化的市场转化人员,这些人员既懂技术又懂市场,可以很好的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产品,而不是简单的从事转化的事务性工作,要做好成果和市场的对接。其次,对于这些专门从事成果转化的人员,人事和工作关系可以留在高校,专职从事成果转化,其转化业绩作为评价与考核的指标,以此来激发 这些专业化的成果转化人员和机构的工作积极性。
(二)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
重点是要推进科技成果“三权”改革。科学家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科技成果所有权归谁?能不能进行成果转化,什么时候可以成果转化,成果转化后取得的利润归谁?这些问题不解决,科学家是不敢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,或者没有主动性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。因此,要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明确科技成果的处置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,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价值确定难,利益分配不清,转化手续复杂的问题。让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的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。这样才能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,释放了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