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力研究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科学究竟是什么?

谁在比萨斜塔上扔了铁球?

当然是传说中的伽利略。他想证明,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。可事与愿违,由于空气阻力,或其他因素,他得到的实验结果很奇怪——重的东西反而落得慢,轻的东西更早落地。

布鲁诺、哥白尼,到底谁被罗马教廷烧死?

当然不是哥白尼,他寿终正寝,一辈子都在教堂供职。被烧死的是布鲁诺,不过遇害原因并不是传播日心说,而是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。1600 年他被烧死的时候,日心说是合法学说。

——对于科学史的一些常识,大家普遍都有误解,更别说“科学”、“科学精神”了。

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认为,在当下的中国,科学并没有与技术分开,经常被理解成“第一生产力”,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,实现宏伟目标的工具。

严格说来,科学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一些实际的需要。从事科学需要实证,但也需要想象力、创造力,需要对真理本身的热情,对宇宙奥秘不可遏制的探索冲动。真正的科学精神,更应该是一种无功利的游戏精神。

爱因斯坦说:科学是永无止境的,它是一个永恒之谜。

科学在我们心目中有一个普遍的偏差,就是把它看作生产力,是一个有用的东西,可以打人,可以赚钱,可以脱贫致富。

中国人喜欢讲中西结合,可是在结合之前必须承认它们是很不一样的两样东西,而且有矛盾。科学究竟是什么?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理解很不一样。科学并不能保证你过上很丰裕的生活,但它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质的飞跃。有科学的希腊文明也就维持了三五百年,而没有科学的罗马文明却维持了八九百年,中国文明的时间就更久远了。

科学是我们中国人民很喜爱的东西,中国人一说科学立即觉得是神圣无比的,所以中国人对科学往往非常崇拜,甚至迷信。

我总体感觉中国人对科学的理解是有误区的,形成误区主要的原因是,科学不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,是来自西方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中国不是科学的故乡,所以中国人在消化西方东西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差,这个偏差有几个原因:

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实用主义。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很讲实用的民族,这种实用主义进入了我们的文化血液之中,所以干什么事情首先要问有什么用。老师让学生学这个,学生就会问老师学这个有什么用。家长也会问,所有人都会问学这个有什么用。

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人对科学的理解受制于中国近代痛苦的历史遭遇。西方文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人民喜爱的。中国古代把中国之外的国家都看成是蛮夷之国。我们的精神生活是自给自足的。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人的三大精神支柱。有人总结说,你得意的时候就信儒家,儒家是入世的,要做事情的; 不得意的时候你就信道家,你可以退隐山林,纵情山水; 如果你绝望了,看破红尘,就可以信佛家。都给你安排好了,你想做什么都有相应的精神资源给你准备着。

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开始对科学突然变得全民族都崇拜得不得了呢?是1840 年以后。鸦片战争,帝国主义用它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,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,科学是使得西方人强大的根本原因。这是一个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,我们的华夏文化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,这个考验到今天仍然没有完成,我们今天的文化仍然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,不知所措。在这个冲击下,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无比信奉。

我们在学科学的时候,实际上是按照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理解来学的,因为我们觉得科学是强国、强兵、富民的法宝,所以把科学理解成生产力、理解成力量,在中文词汇里很容易把科学等同于科技,把科技等同于技术,把技术等同于生产力、经济效益。总而言之,科学在我们心目中有一个普遍的偏差,就是把它看作生产力,是一个有用的东西,可以打人,可以赚钱,可以脱贫致富,所以中国人民心目中标准的科学家形象是钱学森,一来他干的玩意很高深,二来那个东西很有用。它可以造导弹,造火箭,可以打人。这是我们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一种偏见,这个偏见导致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出现问题,我们的基础科学领域始终难以有大的突破。中国人民翘首以盼的诺贝尔科学奖和我们相距还很遥远,过去说穷没钱,现在看来钱不是问题,中国人民不差钱,不差钱的情况下科学还是搞不上去,什么原因?所以我们要从文化上找原因。

科学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要部分,而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要成分?